在妇科门诊初次就诊时,小刘表示,老是觉得阴道里面有东西塞着,感觉“饱饱胀胀”的,尤其平时上课坐着时间比较久,下课一站起,就觉得有东西像洪水一样涌出来,在厕所看到卫生巾上面还有大血块,感到有点恐怖,有点像果冻,又有点像猪肝……小刘担心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正常的经血是暗红色的液体,其中混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和阴道上皮细胞。当经血流出速度较慢,在子宫或阴道内停留时间稍长时,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会被激活形成纤维蛋白,就可能让经血凝结成块,看起来像 “果冻” 或小血块。这种情况在月经量较多的前两天尤其常见,通常属于生理现象。
但如果血块数量多、体积大(超过 1 元硬币),或伴有明显腹痛、经量异常增多等症状,可能与以下问题有关:
内分泌失调:雌激素水平过高会导致子宫内膜增厚,脱落时出血量增多,容易形成血块。
妇科疾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等疾病,会影响子宫收缩和经血排出,导致血块形成。
宫寒或气血不畅:中医认为,寒气凝滞或气血运行不畅会导致经血淤积,形成血块,常伴有痛经、经血颜色偏暗等表现。
生活习惯不良:经期久坐不动、过度劳累、精神紧张、饮食生冷等,也可能影响经血排出,增加血块出现的概率。
并非所有的血块都需要担心,但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建议尽快到妇科检查:
每次月经期间都有大量血块,且经量明显增多(比如 1 小时内湿透一片卫生巾);
血块直径超过 1 元硬币,且持续多天出现;
伴有剧烈痛经、经期延长(超过 7 天)或非经期出血;
同时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贫血症状(可能是长期经血过多导致)。
医生通常会通过妇科超声、激素水平检测等检查,排除子宫肌瘤、息肉等器质性病变,明确病因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如果只是偶尔出现少量血块,没有其他不适,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改善:
避免久坐,适当活动:经期不要长时间坐着或躺着,每隔 1-2 小时起身走动一下,帮助经血顺利排出,减少淤积。
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尤其是腰腹部,可以用暖水袋或暖贴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宫寒引起的血块和痛经。
调整饮食结构:经期少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温水,适当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生姜红糖水等,帮助温暖身体、促进气血运行。
保持良好心态:精神紧张、压力过大会影响内分泌,加重经期不适。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冥想等方式放松心情,保持情绪稳定。
保证充足休息:经期身体抵抗力较弱,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经血正常排出。
线上咨询扫码添加



免责声明:本文仅做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于正规医院就诊,谨遵医嘱。其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来源:岳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