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广电全媒体讯(通讯员 姚平 周慧)八秩挥毫,字字丹心凝正气;千秋秉笔,章章浩气贯长虹。他叫周葛龙,1939年12月生人,今年86岁。1965年他从湖南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平江县农机局工作,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他先后担任平江县城关镇镇长、县农机局局长,2000年光荣退休。25年来,他退休不褪色,始终心系家乡,尽己所能支援家乡建设,受到乡亲们的热情爱戴。80岁那年,他下决心开始创作《左宗棠收复新疆》一书,终于在84岁生日那天完成了20余万字的定稿,得到全国左宗棠文化研究专业人士的一致赞誉,一时传为美谈。
(年逾八旬的周葛龙用四年时间创作完成《左宗棠收复新疆》)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伟大壮举不能被历史淹没”
周葛龙出生在湘阴县樟树镇,他不仅是民族英雄左宗棠的同乡人,更是左宗棠家的邻居。他自幼就对左宗棠的故事耳熟能详,尤其对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丰功伟绩充满无限敬佩与赞赏。“祖宗的疆土,不可一寸让人!”左宗棠的铿锵誓言深深刻进了周葛龙的心里。早在30年前,周葛龙就和左宗棠的曾孙女婿、长沙市明德中学的老师梁赐龙共同创作,以左宗棠在64岁时抬棺西征,率领8万湖湘子弟夺回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史实为素材,写作了一个电视剧本《春风渡玉关》。然而,由于他们二人当时的文学写作功力和经济实力不济,要想完成这个电视剧本并拍成电视剧,无异于痴人说梦,一年后他们无奈地放弃了这个梦想。
(86岁的周葛龙退休不褪色,通过研究宣传左宗棠爱国主义精神热情支持家乡建设)
编剧不成,不能为左宗棠收复新疆唱颂歌,成了周葛龙人生中最大的遗憾。年龄越大,他感觉到属于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2019年,在周葛龙80岁生日那天,他毅然地向家人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伟大壮举不能被历史淹没,我要为左公收复新疆写一本书,让更多的国人了解左宗棠、学习左宗棠、宣扬左宗棠,让左宗棠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永远闪光!”
(周葛龙老人向青少年学生讲述他创作《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心路历程)
“写作《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四年痛并快乐着”
4年时间,1460天,年逾八旬的周葛龙食不甘味,常常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为了搜集客观严谨的历史资料写作《左宗棠收复新疆》,他多次到平江县图书馆去翻阅、查找,到新华书店去阅读、购买,到左宗棠的故居附近去走访、调研,甚至自己独自搭火车到外地去拜访左宗棠的后人和左宗棠文化研究的专家,终于解开了他心中的一个又一个“疙瘩”。加上十几年来搜集整理的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各种史料,周葛龙做了5本厚厚的《资料册》、多达60多万字的左宗棠故事素材笔记。
(86岁的周葛龙决心将自己生命最后的宝贵时间都投入到研究宣传左宗棠爱国主义精神的事业上)
毕竟年事已高,加上许多资料无法拍照、复制,很多值得借鉴的材料他只能靠自己一笔一划地记笔记、摘重点,慢慢地书写……80多岁的人了,当他一次次提起笔来,他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虽然写作不需要很大的体力,然而思维好像迟钝了许多、手脚都仿佛变笨了,眼睛发花了,耳朵也常常什么声音也听不清了。每当他感到几乎写不下去的时候,他就静下心来,再一次认真端详左宗棠的画像,再一次想想64岁的左宗棠竟然在戈壁荒滩上,与视死如归的士兵们抬着自己的棺椁迎着多国侵略者的炮火浴血奋战……他顿时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2021年11月,周葛龙相濡以沫的妻子去世了,他化悲痛为力量,从妻子的葬礼回到家,当夜就继续投入写作《左宗棠收复新疆》……当黎明的太阳升起时,他轻声对妻子的遗像说:“老伴,你中风卧床了11年,我构思创作了11年,你总谢谢我关心你,我更要谢谢你支持我。我一定尽快完成这本书的写作,因为这本书也有你的心血付出啊!”说着说着,周葛龙泣不成声、老泪纵横……就这样,废寝忘食的艰苦四年,周葛龙终于完成了史实周详、情节曲折、故事动人的《左宗棠收复新疆》书稿。
(周葛龙向采访者姚平赠送他创作的《左宗棠收复新疆》一书)
2023年1月,稿子完成后,周葛龙曾联系了几个出版单位准备付梓印刷,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达成。后经平江县委宣传部与岳阳市委宣传部对接审批后,作为内部资料,他自己出资得以印刷。《左宗棠收复新疆》首印2000册,湘阴县的左宗棠纪念馆每年前来参观的全国各地游客众多,周葛龙将1400册无偿地放在纪念馆里,供崇敬左宗棠的游客领去学习,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左宗棠故里的影响,更让越来越多的人进一步了解了出生于岳阳市湘阴县的民族英雄左宗棠彪炳千秋的功绩及其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弘扬民族英雄左宗棠精神是我这辈子做的最后一件大事”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与人共事,要学吃亏。俗云:终身让畔,不失一段。”左宗棠的这些传世诤言、名句被周葛龙工工整整抄写在《工作日志》上,甚至请人书写、装裱在客厅和书房显眼处。他经常把儿子和女儿及孙子、外孙拉到左宗棠的画像和语录前,一板一眼地教育他们:左宗棠大人不仅不惜生命誓死打击阿古柏等窃国大盗,一举收复了新疆、并在新疆建省,让“大美新疆”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及时遏制并挽回了占全国陆地面积近六分之一的新疆土地沦丧之危局,而且他“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故人”的思想境界与赤子胸怀,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必须忠实效法并继承发扬的宝贵财富。
“我已经86岁了,劳碌一生,我别无所求,弘扬民族英雄左宗棠精神恐怕是我这辈子能够做的最后一件大事了。”周葛龙言传身教,将一儿一女都培养成了敬业称职的党员干部,他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成为远近闻名的“书香家庭”“五好家庭”!
(周葛龙向湘阴县母校捐款10万元资助左宗棠家乡的孩子完成学业)
2021年11月23日,周葛龙步履艰难地回到了自己70多年前的母校——湘阴县樟树镇新华学校,那是他小学启蒙的学校,他从大学毕业离开家乡到平江工作已经67年了。周葛龙常说:从小喝家乡的水,长大不忘故乡的情。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心愿,在继承和弘扬左宗棠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像左宗棠一样努力回报家乡父老。从2000年开始,他退休后一直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一分钱,也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在全力以赴写作《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时,他暗暗许下一个心愿,为他的母校捐款10万元,帮助左宗棠家乡经济较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不辜负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故人”的殷殷期待。周葛龙慷慨捐献给母校的10万元钱中,包含了妻子亡故的保险金和她补发的工资。在周葛龙前往湘阴母校捐款的途中,湘阴老家的亲戚中有人不理解,在电话里对老周说:你的三个侄孙、侄孙女都还在读书,他们的负担都很重,你为什么不直接给侄孙他们去读书呢?周葛龙在车上沉思了一会儿,他当即做了一个决定,让女儿和女婿立刻想办法凑齐5万元现金,马上送到湘阴老家资助侄孙们去读书,他说:“孩子,你们支持我做善事、做好事,我实实在在感谢你们,我以后攒了钱一定还给你们。”女儿和女婿顿时热泪盈眶,爸爸的慈善公益之心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据湘阴县樟树镇党委书记介绍,周葛龙该笔10万元爱心捐款专项用于69名困难学生的奖金助学。
(长期热心支持左宗棠家乡建设的周葛龙得到群众高度肯定)
“民族英雄左宗棠舍小家为大家的大无畏爱国主义精神,是当前复兴中华伟业重要的思想理论内核之一,我们每个龙子龙孙都必须胸怀大局,紧盯目标,端正思想,扛牢责任,一步一个脚印地干才行!”退休不褪色的86岁周葛龙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