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内两次出现“中风”症状,明明已在规范服药预防,为何再次发病?近日,岳阳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一场神经梅毒的侦破战在神经内科打响。
文先生一向身体不错,一个月前却在国外突发中风,出现右侧肢体乏力。经过及时治疗和回国后的积极康复,文先生恢复得很不错,肢体功能基本回到了发病前的水平。
然而两天前,文先生右侧肢体乏力再次发作,“不会是中风了吧?!”带着恐惧,他来到岳阳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周祎医生立即给文先生安排了相关检查,结果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头颅磁共振(MRI)显示他的大脑确实又有了新发的脑梗死病灶,进一步的脑血管造影(DSA)提示结果更严重,文先生左侧脑血管重度狭窄,随时可能闭塞出现严重偏瘫甚至有致命的风险,有可能需要支架植入的手术治疗!
文先生担心瘫痪的风险,催促着周祎医生尽早给他安排手术。然而周医生说先别急,他再三思考,文先生的病情有着不少疑点:患者没有高血压、高血糖等典型的卒中危险因素,为什么血管这差?患者已经规律服用了预防中风的药物,为什么还会短期复发?
图源:网络
治病如同侦探破案,抽丝剥茧才能发现真相。带着疑问,肖科金主任和周祎医生再次来到文先生床旁,详细了解病情经过、复习检查结果,线索浮出水面:文先生近期有反复头痛的情况,并且有梅毒感染,半月内还做过驱梅治疗!诊断立刻有了新的方向,肖科金主任立即给文先生安排了腰椎穿刺检查,抽取脑脊液的化验结果,让病情真相大白:文先生并非简单的脑梗,而是得了“神经梅毒”,医学上称为“梅毒性血管炎”。随后神经内科团队为文先生制定了针对性方案。首要任务并非立即手术,而是进行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治疗,从根本上清除梅毒螺旋体、控制血管炎症。治疗期间,医生严密监测其可能发生的治疗反应,并辅以药物预防卒中复发。令人欣慰的是,有效的驱梅治疗可使血管炎症逐渐消退,狭窄有望得到改善,从而避免支架植入。目前文先生已完成疗程治疗,症状显著缓解,目前正处于神经康复与定期随访中。
文先生和家人都懵了,梅毒不是皮肤性病吗?怎么会跑到脑子里,还伪装成了中风?
神经梅毒是一种梅毒螺旋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擅长“伪装”成中风。螺旋体引发脑血管炎症和狭窄,如同水管生锈变窄,血流不畅导致脑组织缺血,出现偏瘫、言语障碍等典型中风表现。
正如文先生的经历,神经梅毒的“模仿能力”极强,症状与影像学检查均与普通中风高度相似,极易误诊。岳阳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肖科金主任提醒,脑梗死病因复杂,并非只有“三高”才是元凶。对于中青年、无传统危险因素、反复或特殊部位梗死的患者,应拓宽诊断思路,深入排查感染、免疫等潜在病因。他特别强调,及时筛查、明确诊断是阻断疾病进展的关键。做到“坦诚沟通,不因羞误病”。洁身自好、主动筛查、及早治疗,是守护大脑健康的三重盾牌。神经梅毒如能早发现、早驱梅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一旦延误,则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
-End-
来源:岳阳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