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江碧水,赋能乡村振兴。近日,“探地求真, 知行黄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简称:实践团),赴岳阳市岳阳楼区康王乡黄茆山村开展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划上圆满句话。他们从洞庭湖的生态密码到乡村实地调研,围绕红色文旅传承、访企交流、地质科普和生态保护等主题,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对“责任、担当、创新”的理解,以专业知识与青春智慧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该实践团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辅导员李硕担任指导教师,成员多名核心骨干来自中国科协“2024年度‘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团队。
在黄茆山村及周边地区,实践团成员以“聚焦新成就,走乡村振兴之路”为主题,深入乡村实地调研,用脚步丈量大地,深入农户家中,收集信息,用思考连接理论与现实,精准把脉振兴需求,提出许多良好建议,包括充分利用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资源,加强农文旅体融合;鼓励青年返乡创业,以新技术为乡村注入新活力,继续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
黄茆山村红色底蕴丰厚,伫立在山中的“四·三”惨案烈士纪念碑,代代相传45位烈士用热血守护家园的故事。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参观考察该烈士纪念碑和周边地区岳阳市烈士陵园、六五〇一基地、岳阳老城记忆体验馆、粤汉铁路工人运动陈列馆等景点,缅怀先烈功绩,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他们制作精美的岳阳红色文旅路线宣传册,将黄茆山村“四·三”惨案及烈士事迹融入岳阳红色旅游主线,构建红色旅游网络,通过宣传推广,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黄茆村体验红色文化,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拉动乡村文旅经济,使红色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在岳阳参观考察活动中,实践团成员走访汇川技术、六九零六、中创空天、中华老字号十三村等岳阳绿色环保标杆创新企业,学习交流先进经验,探寻合作抱团发展机遇,为黄茆山村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新路提供了宝贵借鉴。
同时,实践团成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专业知识服务社会。他们走进岳阳茁壮校外托管中心,化身“地学引路人”,为小朋友们带来一堂生动难忘的地震科普课,用专业知识为孩子们筑起安全堤坝。他们参观十三村禁毒警示馆,在“全民禁毒、人人参与”的横幅上郑重签名,争当禁毒宣传志愿者,自觉抵制毒品。
实践团成员还走进岳阳“守护好一江碧水”展陈馆,参观城陵矶水文站,乘船开展义务巡湖,见证长江“十年禁渔”带来的可喜变化,深刻体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内涵,感受自身所肩负的守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与担当。
他们还利用业余时间,戴上草帽、挎着竹篮,参加黄茆山村采辣椒劳动。弯腰劳作时,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深意。
足印长江护碧水,情融乡村振兴心。此次岳阳充满惊喜的暑期实践之旅,实践团成员带着对乡村的热忱,用生态调研、红色文旅传承、科普宣传等实际行动,践行了乡村振兴的使命,在调研探寻中亲身体验乡村的发展与变革,在实干中磨砺品格、提升创新能力,收获满满。
中国地质大学暑期大学生岳阳社会实践结束时,黄茆山村广大村民念念不舍。村委会对实践团成员将专业优势融入乡村振兴、文旅创新与红色基因传承的做法赞誉有加,并以感谢信表达谢意,认为实践团提出的思路与建议具有启发性和可操作性,并约定等明年暑假时,欢迎再来看黄茆山村的新变化。
未来,实践团成员将继续秉持初心,为守护绿水青山、助力乡村振兴不懈努力!他们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必将在中华大地处处绽放光彩 。(通讯员 张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