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市委“1376”总体思路】洞庭湖湿地保护:执法司法协同 筑牢生态屏障

来源:智慧岳阳 发布时间:2025-08-19 18:44:37


岳阳广电全媒体讯(记者 欧阳神军近日,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岳阳市人民检察院、岳阳市林业局协同发力,联合发布《湿地保护执法司法典型案例》,以典型案例彰显湿地保护力度,增强湿地保护意识


岳阳,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全市湿地总面积达2852平方公里,湿地率达19.19%,湿地保护率达67.27%。境内涵盖湖泊、河流、滩涂等7种湿地类型,378种鸟类在此栖息,是白鹤、东方白鹳等12余种全球濒危水鸟的重要迁徙停留地和越冬地,也是麋鹿、中华鲟、江豚等国家保护动物的重要栖息地,被誉为“世界巨大基因宝库”。今年7月,岳阳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长江经济带关键 “生态节点”,是迁徙水禽的重要栖息地,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湿地生态安全关乎区域生态命脉。保护区明确“全域禁牧”,不存在“传统放牧区”,要求养殖户以围栏养殖替代散放,并鼓励公众举报违规行为。针对生态违法,违法者不仅面临行政处罚、刑事责任,还需承担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赔偿责任,多重追责让“违法成本”远超单一罚款。


检察机关以一体化办案破解职责交叉难题,运用卫星遥感技术构建可视化监督体系,从个案办理推动长效机制建设;对生态损害案件,司法提前介入赔偿磋商,通过增殖放流、湿地修复等多元方式实现“生态修复优先”。法院严打非法狩猎、破坏水生生物资源等犯罪,为长江禁渔提供司法保障。


湿地保护非一日之功,执法司法的“组合拳”划定法律红线织密保护网络,同时也需每个公民恪守法律边界。全社会协同守护,洞庭湖的湿地才能生机永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才能在洞庭湖畔深深扎根。


责任编辑:酸酸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