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广电全媒体讯(记者 李名虎 欧阳神军 君山融媒 屈原融媒 云溪融媒)岳阳市临长江,滨洞庭,湿地资源丰富且独特,是“中国观鸟之都”,也是长江江豚、野化麋鹿的重要栖息地。近年来,岳阳市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新起点,依托长江、洞庭湖丰富的湿地生态资源特色和优势,创新湿地保护和发展,共建共享大美湿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早稻归仓,大田翻耕、晚稻移栽紧跟其后。在屈原管理区河市镇,当地村民驾驶农机在翻耕刚收割完早稻的农田,准备种植晚稻。数千只鹭鸟盘旋于农机及田块上,成为夏日田园人鸟和谐的一道生态景观。在水田深处,这只小白鹭紧盯着水面下,迅雷不及掩耳就捕捉到一条泥鳅,摔打两下后囫囵吞下,还有的小白鹭在捕捉到小鱼后迅速跑开,防止嘴边的食物被同伴争去。
屈原管理区自然资源局林业事务中心副主任 佘佳威:今年双抢期间,我们在观察中就发现以鹭科为主的夏候鸟群较往年有了明显增加,这主要还是得益于附近湿地环境的生态改善,通过全域湿地修复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林长+湿地”等系列措施,为候鸟栖息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食物来源。双抢季我们共观测到各类白鹭近6500只,家燕、金腰燕超8000只。
盛夏时节,在位于云溪区的白泥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荷花、睡莲组成的天然水床为须浮鸥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境,成群的鸥鸟就地取材搭建新房繁育后代。不少游客徜徉在湖边步道感受着这种自然生态美景带来的惬意时光。
游客 刘韵:这里的空气好,环境好,周末的时候可以带小朋友来玩一下,放松一下,冬天的时候还有小天鹅看,还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白泥湖距离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不到十公里,曾因过度养殖和直排导致水体恶化,为阻隔养殖和工业区污染扩散,云溪区累计投入2亿多元实施生态恢复工程,通过水生植物净化、湿地截留污染等措施,年均削减入湖污染物超千吨,为化工园区筑起一道生态防线。如今白泥湖湿地面积达1203.75公顷,维管束植物716种、脊椎动物210余种在此安居,成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天堂。
湖南云溪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 林成君:我们不断强化白泥湖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870.5公顷,严禁围湖围网养殖,实现人放天养,周边关停生猪养殖场526家,农村实现改水改厕,通过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建设,生物栖息环境得到改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
由《湿地公约》认证的“国际湿地城市”,是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目前,湖南省内仅常德市、岳阳市获此殊荣。近年来,岳阳持续推进全市域健全湿地保护体系,全市共有1600多平方公里洞庭湖水域和280余条河流,长江干流湖南段163公里岸线全部都在岳阳市境内,构成2852平方公里湿地,湿地率为19.19%。经过综合治理、湿地修复和景观改造,共建成14处自然保护区、6处湿地公园等共46处湿地保护地,湿地保护率达67.27%。目前,岳阳市湿地呈现优良生态环境,378种鸟类在此生活,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8种、二级保护鸟类74种,洞庭湖麋鹿种群成为中国境内最大的自然野化种群,长江湖南段及洞庭湖区域江豚数量已自然繁殖至162头以上,五年增长率位居长江流域前列,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候鸟的欢歌已成为岳阳城市的生态崭新名片。
岳阳市林业局党组书记 局长 余戈:我们通过湿地修复、污染防治、总磷削减、十年禁渔等组合拳,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国际湿地城市将使我市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带动特色产业和文旅发展,为社会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形成“保护-发展-增收”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