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小镇造物志”是汨罗市融媒体中心2025年推出的多形态纪实系列,以“解码乡镇经济密码”为叙事内核,通过“轻量化传播+短视频场景化表达”的融媒体思维,呈现汨罗15个乡镇企业的产业突围路径、人才造血机制与文化活态传承。
从一双手工洞洞鞋的全球化之旅,到深山泉水的“华丽”转身,我们试图以“一物一产业”的真实视角回答:
汨罗基层如何生动实践乡村振兴?内陆乡镇如何凭“小物”撬动“大振兴”?
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王洁 姚望)一根竹子也能卖到一万多块?在汨罗市新市镇竹里乐坊,负责人李之夫和几位制箫师傅用匠心手艺让竹子实现了“身价飙升”,卖出16800元的“天价”。
竹里乐坊
走进新市镇竹里乐坊,李之夫和几位师傅正忙着给竹子打孔、刷漆。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李之夫此前一直在深圳从事洞箫教学。苦于一直找不到满意的箫,他萌生了不如自己动手制作的想法。于是专程拜师学艺,潜心学习两年。学成归来后,不少学生也会请他帮忙制作洞箫,李之夫便逐渐专注于洞箫制作。去年,他从深圳回到了汨罗,在这里续写他与箫的故事。
李之夫正在挑选竹料
根据竹料与工艺的区别,竹里乐坊的洞箫价格在680到16800元不等。李之夫告诉记者,乐坊一年洞箫销售量在100到200支。由于制作周期长,他们几乎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除了制箫,李之夫每晚还要直播演奏、介绍产品,他们的订单也基本来自线上,销往全国各地。
“一般要阴干3年以上的竹子才能制成洞箫。”李之夫拿起放在储藏室内的竹料介绍道。“卖得最贵的南箫用的竹料是台湾十年以上的桂竹,这种竹子一片竹林里也没有几根。”如果说时间赋予了竹子不一样的身价起点,那么接下来的制箫技艺才是真正让它价值飙升的关键。
乐坊制箫师制箫
制箫要经过阴干、削根、校直、钻孔、校音等十几道工序,专业演奏级别的南箫光是校音更是长达2个月之久。“定制一根价格为16800元的南箫,制作周期在一年左右,像这种级别的箫我们一年能卖30多支。”李之夫介绍。
来自全国各地的知音给乐坊带来一年近200万元的销售额,每一支箫都不负顾客与时光的等待,在他们手中完成从草木到艺术的蜕变。从都市到小镇,不变的是对传统的坚守,而这也正是岁月沉淀的价值所在。
一审:柳勤进
二审:游 岚
三审:谢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