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理有岳·新思想青年说”】(第二辑)第十期:向绿而行的现代石化产业
来源:智慧岳阳 发布时间:2025-04-07 09:00:13
导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岳阳市深入推进青年理论学习“先锋行动”,成百上千名青年以各种形式加入“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群众性理论宣讲大军,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与理有岳·新思想青年说》微视频栏目是一个青年为主体,面向青年的理论学习传播品牌,以青年视角关注时代,以理论阐释解读热点,力求“大众化、通俗化”,“小切口、大道理、广覆盖”,既富含思想的“学理味”,又呈现理论的“青年范”。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强调,要聚焦优势产业,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继续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现代石化产业是岳阳最大、同时也是湖南致力改造提升的四大传统产业之一,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推动产业改造提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我们一起走进湖南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探究答案!
2024年5月25日11时18分,落户湖南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的年产6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新建17套主生产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标志着岳阳打造湖南万亿现代石化产业核心基地和世界领先的绿色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迈上了快车道。上世纪六十年代,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2348工程即岳阳石油化工总厂、长岭炼油厂落户岳阳,岳阳石化产业就此起步;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技工贸总收入最高峰时达到1654亿元,实现税收130亿元,在全省占比分别达到近60%和70%,是岳阳乃至全省的战略性优势产业。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阳华龙码头殷殷嘱托“守护好一江碧水”以来,岳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狠抓长江岸线的综合治理。对包括己内酰胺在内的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启动“关停并转”,彻底解决日益突出的“化工围江”问题。
我们把己内酰胺产业链整体搬迁到距离长江岸线3.1公里的绿色化工高新区,引进全新生产技术,不仅产能上翻番,而且外排废水、化学需氧量、综合能耗分别降低了73%、67%和20%。
己内酰胺项目采用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己内酰胺绿色成套新技术,按照“5G智慧工厂”标准建设,中央控制系统全部实现国产化。己内酰胺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18亿元,能带动发展工程塑料、纺丝、尼龙拉伸膜等产业,新增产值1000亿元。此外,随着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落户云溪,年产45万吨尼龙6聚合等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紧邻布局,岳阳市以湖南石化乙烯炼化一体化为龙头,以碳一、碳二、碳三、碳四、碳五、芳烃六条产业链为支撑,以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催化剂及助剂、化工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为重点的“油头化身新材料尾”全产业链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岳阳石化产业的“突围”之策,关键就在于抓住了“绿色、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湖南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拥有国家级平台5个,省级院士工作站2个,市级院士工作站1个,合作院士8人,涌现高新技术企业6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目前,产业区正致力于打造中部地区配套最佳、服务最优、吸引力最强的化工中试基地,建立“研究院+研究院有限公司+基金+基地+产业联盟”五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以新质生产力促推现代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科技向“新”的同时,全面转型向“绿”,建成雨污分流、污水处理收集系统,垃圾收集处理和环保发电系统,入园企业环保实时监测系统,让产出的GDP更清澈,跻身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湖南首批绿色园区行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引领,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推动石化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岳阳现代石化走出了一条“以绿为底”、“以新为质”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新模式。
栏目主办单位
共青团岳阳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