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广电全媒体讯(记者 倪佳慧 王秀丽)“压花”,又称“押花”,是一种将根、茎、叶等植物组织经特殊处理,利用压制技术创作出装饰画、生活工艺品等作品的艺术手法。湖南理工学院教师谢芸凭借其精湛的非遗压花技艺和创新的教学实践,将平平无奇的花瓣变成在枝头唱歌的小鸟、用栗子皮和郁金香拼接成了觅食的麋鹿,深受学生的喜爱。
走进谢芸老师家的后山,仿佛踏入一座微型植物园:春有海棠秋有菊,夏采荷花冬藏枝。这片被她称为“常驻明媚中植物压花工作室”的园地,栽种着上百种花卉草木,其中不少是她为研究传统技法专门培育的。不同季节、不同湿度的花材,处理方式都截然不同,她坚持亲自采集、筛选花材,甚至为保留一片花瓣的色泽反复试验数十次。
湖南理工学院副教授 国际压花协会中国区认证讲师 谢芸:现在压花就是通过物理的办法,用压花器、吸水板、海绵、衬纸这样一些压花的工具把鲜花做成平面的干花,然后再根据平面干花的线条、纹理、色彩等制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小作品或者装饰画,这样的过程就称为压花艺术。
去年,谢芸的压花作品《熊猫家园》参评2024年第23届韩国国际压花大赛,在全球各地投稿的数千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大赛银奖。这一殊荣不仅开启了她的国际艺术交流之路,更让岳阳文化通过非遗压花技艺登上了世界舞台。谢芸用东方美学诠释自然之美,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湖南理工学院副教授 国际压花协会中国区认证讲师 谢芸:当时是因为岳阳来了大熊猫,作为岳阳人是特别喜欢、特别骄傲的,就很想去推介一下。我就是通过网上的视频,并且也到现场去看,观察熊猫的生活形态,回来后就做了熊猫的作品。
与此同时,谢芸还将非遗的种子播撒到更年轻的群体中。她在湖南理工学院开设压花选修课、在弘毅新华中学创立压花社团,带领学生们用鲜花拼贴春色美景,制作各种各样的非遗压花工艺品。学生们也通过压花认识了植物的生命韵律,读懂了传统文化里的“物尽其用”。
弘毅新华中学学生 童姝韵:我们之前也做过许多类似的压花工艺品,比如小夜灯、蜡烛、本子、贴纸等,通过压花这门手艺,也让我在学习之余得到了放松。
弘毅新华中学学生 吴景怡:我是从这个学期接触非遗压花这门手艺的,接触这门手艺以后,我觉得压花不仅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更陶冶了情操。
谢芸表示,会继续精进压花技艺和水平,也打算继续学习书法、美术等基础知识,希望能够用压花技艺传播美、传播文化,将岳阳楼的诗意、洞庭湖的秀美、君山岛的灵韵融入作品,让每一幅压花作品都成为岳阳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