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广电全媒体讯(记者 李名虎 临湘融媒)近年来,岳阳市坚持扛牢粮食安全和粮食生产重任,以推广粮食订单种植,强化区域品牌维护为主抓手,积极实施“优质粮油工程”,全市粮油生产实现高质高效发展。
在临湘市召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人们正在加紧秧苗的培育,为了不误农时,合作社今年新装了3条育秧流水线,工作人员只需轻轻按下开关,摆盘、撒土、浇水、撒种、盖土、出盘,借助于传送带和机械臂,整个育秧过程全部自动化完成。原本需要12人的工作,现在4人就能轻松完成每天1000亩大田的育秧工作。
临湘市召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张兵驹:以前育秧全靠人工,不仅效率低,而且劳动强度大。现在有了这些自动化设备和智慧大棚,效率上去了,人力成本也降下来了,关键是秧苗的质量更有保障,丰收更有希望。
与此同时,新建的智慧大棚也于上周正式启用,嫩绿的早稻秧苗被陆续移入棚内培育。这座智慧大棚配备物联网智能系统,农民通过后台和手机app便可远程控制灌溉、施肥等功能,还能根据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自动开合棚膜,为秧苗生长创造最适宜的环境。预计半个月内召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可完成万亩以上大田的育秧工作。
在做好优质稻种植的同时,岳阳市还积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在湖南长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去年新建成的大米加工智能生产线全面开启,全生产线共设置了100多个传感器,分布于十多个设备中,自主化开展砻谷、碾米、色选、检测等工序,十余个环节实现了互联互通,保障每一批粮食都符合统一标准。
长康集团常务副总 湖南省粮食行业协会理事会副会长 邵孟高 通过大数据、智能化生产以后,我们的能耗减少至少5%,出米率这块同品质的大米,100斤的稻谷,我们可以提升到60斤,对粮食安全、企业效率和营养价值都有提升。今年,我们将继续把好生产原料关,过程关和检测关,确保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全过程有效监管。
今年,岳阳市计划早稻播种面积达235万亩,其中,早稻集中育秧移栽占比超85%,可有效降低早稻生产风险,同时,岳阳市已组建近700家农机联合社,84多万台农机实现县域农机作业服务全覆盖,为农民提供菜单式标准化、全程机械化服务。与此同时,岳阳市今年优质粮油订单面积超200万亩,并建立统一标准,建立“岳阳大米”区域公用品牌,重点突出示范种植基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覆盖范围、团体标准与质量追溯体系等内容,目前岳阳拥有全省产能最大的大米和食用油生产企业,粮油加工生产总产值稳居全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