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广电全媒体讯(记者 李名虎 欧阳神军 王敖)随着气温回暖,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的候鸟们陆续进入迁离季,踏上北迁之旅,目前,越冬候鸟正集结待命,加快进食补充能量,为即将开启的长途北迁做好准备。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位于洞庭湖湿地里小西湖水域的滩涂上长满了鲜绿的苔草,十余只已经胖成球了的小天鹅还迈着沉重的步伐在草滩的深处低头觅食,见到同伴们加快进食,另一群栖息在浅水里的天鹅群也按捺不住腾空而起,滑翔降落至草滩上与同伴们会和,加快能量的补充。而在不远处的大西湖,近万只野鸭、鸬鹚集群而栖,吃饱喝足的野鸭群不断拍打着翅膀,振翅欲飞,很快鸟鸣声就带动着群鸟飞舞,在空中形成一阵阵鸟浪,来回盘旋,为即将开启的长途迁飞做好集结的准备。
湖南省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桑湖管理站工作人员 吴文龙:通过我们的日常巡护观测到基本上是在3月16-17号左右鸟类开始逐步的迁飞,然后根据往年经验预计是在4月10号左右能够全部迁飞完毕。然后现在还剩下的一些物种就是在采桑湖内湖还剩大概千余只的鸭子,然后在大小西湖这边还剩下一点小天鹅。因为他们得吃饱了才能迁飞,所以说在这边会逗留的时间长一点。
按照往年的惯例,飞抵洞庭湖越冬的候鸟,到4月底能够全部安全北迁。但今年的候鸟越冬季呈现出“来得早、走得晚”的特点。候鸟先遣部队于去年10月已抵达洞庭湖,而往年3月中上旬即已北归的主力部队,因受寒潮影响,目前仍有约20%的候鸟滞留。为确保越冬候鸟安全北迁,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加大巡护和管控力度,密切关注冬候鸟动态,及时掌握它们的迁徙情况,全方位为候鸟安全迁徙保驾护航。
近年来,岳阳市通过大力实施退耕还湖、治污净湖、生态补水、撒播草籽等行动,增加候鸟食物来源和栖息地;湖区生态恢复取得显著成效。每年飞抵洞庭湖越冬的候鸟在数量和种类上都逐年增多,特别是今年,野鸭群的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小天鹅从上一年记录的3.3万只增至今年的4.23万只,成为仅次于传统“四大鸟族”的“第五大鸟族”。日前,湖南已完成2024—2025年越冬水鸟同步监测,共记录到水鸟7目12科77种46.52万只。其中,洞庭湖区记录水鸟7目12科71种45.62万只,省内其他监测区域记录0.9万只,候鸟保护举措初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