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广电全媒体讯(记者 杨卿)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推进“法治护绿人大行”,深度聚焦湿地保护工作,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擦亮岳阳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西湖区域沉水植被种植项目正在实施,工人们将沉水植物梳理成株后,通过浅水区种植、深水区抛洒的方式种入湖底。沉水植物作为清水态水体的主要初级生产者,不仅净化了水质、减少水的波动、固着底泥,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丰富水底生物的生存环境。通过修复,广袤的绿色洲滩与充沛的浅水湿地相互交织,为长途迁徙而来的越冬候鸟提供了充裕的食源,目前,岳阳市已投入资金2亿多元,修复湿地2.6万多亩,保护湿地面积达1.3万多公顷。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形成了关于“加强湿地生态修复”等审议意见和交办意见,交由市林业局办理,进一步督促政府扛牢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切实守护好一江碧水。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项目办 贺贵书:收到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后,岳阳林业积极整改,在湿地修复方面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认真开展湿地修复工作。通过水系连通、栖息地修复,沉水植被种植等生态措施,提升了生态功能,改善了水文节律,提高了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修复能力,改善了水文水系结构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努力提升越冬候鸟栖息地质量和多样性水平。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还紧紧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岳阳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采取“明察+暗访+抽查”等形式开展执法检查,打出“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和跟踪检查、开展专题询问、追踪整改落实情况”的监督“组合拳”,织密织牢守护绿水青山的 “防护网”。
市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 白锁铭:我们坚持把问题导向、务实求为、较真碰硬的监督作风贯穿执法检查始终。共调取“12345”热线投诉工单2598条,摸排有关线索25个,抽查企业、门店39家,指出突出环境问题18个,有关问题全部交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限期整改并向人大报告整改情况,确保执法检查干出实效,为守护蓝天白云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